國立高雄大學

高大傑出校友吳品頡勉學弟妹 高科技產業 物理人才不缺席

2019-08-19 國立高雄大學日前表揚第2屆傑出校友,當選人、應用物理學系98級畢業生吳品頡(2009年畢)。吳抱持對物理的熱愛與努力,不僅6年內攻讀完成台灣大學應用物理所碩、博士學位,累積發表多達43篇SCI國際期刊,還擔任國內外知名研究機構博士後研究,優秀表現獲得成功大學青睞,今(2019)年初延攬成為「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吳品頡的專長領域為「奈米光學」,主要利用奈米結構(幾十至幾百奈米尺寸)去操控、研究光的基本特性,從中發掘潛在應用價值。

以光學元件尺寸縮小化如鏡頭為例,常有網友抱怨為何手機愈做愈輕薄、畫素愈精緻,但鏡頭總是略凸於機身?

吳解釋,原因出在手機要拍攝出高解析度影像,必須穿插、堆疊很多的凸透鏡、凹透鏡,藉此將不同顏色的光聚集成像,若不這麼做或是抽掉其中幾片就會(影像)失真,導致鏡頭又凸又厚十分不協調。

他的研究可大幅改善該缺點,運用新奈米結構(僅幾百奈米厚度),可讓全可見光波長(從紅光到藍光)全部聚焦在同處,呈現完整不失真影像,意即用奈米結構改變光的物理特性。

吳的另1項研究,是赴美擔任「加州理工學院應用物理與材料科學系」訪問學者時,參與某科技大廠無人車的偵測雷達開發計畫。吳強調,任何車輛開發計畫首重安全,以他參與的委託案為例,高速行駛同時,必須在短時間內準確快速掃描週圍數十米內所有潛藏障礙物且可閃避不撞上。

當時的委託業者遇到最大瓶頸就是偵測雷達的掃描速度過慢,無法達到1秒鐘10億次以上的安全標準。吳參與團隊提出主動式的添加電壓作法,使光波結構因不同的電壓跟電流產生變化,例如直射光(原本物理特性)變成往左偏或往右偏(繞射),也解決了難題。

再以台灣舉世聞名的半導體產業為例,晶片追求高效能又得輕薄、尺寸愈做愈小(業界常講的3奈米、5奈米製程)已遭遇到很大的「物理極限」,包括過熱、漏電、量子穿隧效應等,這些難題就需靠基礎科學如物理學人才,運用量子力學等所學重新設計結構,治本協助突破。

「半導體、智慧手機製程,乃至自駕車開發,都少不了物理(專長)人才參與!」吳品頡以上開數個例子勉勵學弟妹,現今高科技時代,無法單靠某專業,而是需要跨領域整合,尤其愈高端科技遭遇瓶頸時,基礎科學(如物理學)人才價值愈能體現,所以只要充實專業,不必擔心未來出路。

吳品頡為高雄大學應物系大學部98級畢業,為系上第4屆畢業生,回憶當時求學期間,包括孫士傑教授的普通物理、胡裕民教授的電磁學,謝振豪教授的電子學等,教學風格迥異,但教授們共同點都是經常耳提面命,再三提醒單元之間都有連貫性,下次上課務必複習上週進度,否則跟不上。

吳也慶幸自己乖乖照做,打下扎實基礎。尤其大三準備研究所考試,回頭翻閱筆記時,更能體會字字珠璣,教授們用心良苦。

對本科認真執著的態度也持續下去,大學畢業直接考上台大應用物理所(2008年8月1 日成立),師承特聘教授蔡定平門下攻讀碩士、博士,期間也受蔡引薦至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央研究院應用科學研究中心、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擔任博士後研究或訪問學者,並發表多篇SCI國際期刊,蓄積研究能量。

吳也曾心動過外國研究環境與待遇,但幾經考量家人,還是選擇留在台灣發展,加入成大光電系,並成立「超穎光學實驗室」。

吳實驗室運作方向,除了應用,也會從事「新穎材料(如二維材料)」等基礎研究。當紅有名的二維材料像是「石墨烯(Graphene)」,從前在物理學家眼中認為是完全不可能,因為二維材料本身的熱運動會破壞本身結構,但後來被證實的確存在。

近年來又陸續發現MoS2(二硫化鉬)、WSE2(二硒化鎢)等新穎材料,吳希望找出與已知材料相異處,例如結合奈米結構研究,將微小訊號放大,找出材料特性與極限,並加以應用於先進科學發展。

原文網址:https://www.nuk.edu.tw/p/406-1000-23846,r430.php?Lang=z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