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大學

讓「永續學」成為大學最夯學門!

近年來,永續浪潮席捲全球!當16歲的瑞典少女環保鬥士童貝里(Greta Thunberg)站上聯合國講台抗議世界領導者忽視氣候變遷、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越來越看重大學對於社會永續發展的培養與投資、美國永續人才平均年薪達台幣250萬元,台灣的企業卻面臨大規模的「永續人才荒」…此時,台灣的高等教育界應該做出哪些變革,才能真實回應時代的需求?

▲文大教務長方元沂(右3)於「RA100地球解方」高峰會攜手業界代表探討台灣永續教育現況。 (圖/聯合線上 提供)
▲文大教務長方元沂(右3)於「RA100地球解方」高峰會攜手業界代表探討台灣永續教育現況。 (圖/聯合線上 提供)

文大成立永續創新學院,加速培育永續人才
文化大學教務長方元沂日前於「RA100地球解方」高峰會中指出,「台灣企業永續轉型,資金技術容易到位,但人才需要花時間培養;大學是永續創新教育的核心,能夠透過體制內、外合作,加速培養具備永續概念、懂得數位應用並且了解商業模式的跨域人才。」

為了大步趕上國際趨勢,全面培育「永續接班人,」文化大學除了在2019年領先各校向經濟部登記為「社會創新組織」,也長期透過「曉峰學苑」訓練菁英學生永續企畫和專題實作的能力,今年更擴大成立「永續創新學院」,讓「永續學」和「數位創新運用」成為每一個文大學生的標準知識配備,期望各科系學生畢業時走出校門,都能具備永續素養,成為企業搶手人才!

▲方元沂教務長指出,大學是永續創新教育的引擎,應加速培育永續人才和企業接軌。 (圖/文化大學 提供)
▲方元沂教務長指出,大學是永續創新教育的引擎,應加速培育永續人才和企業接軌。 (圖/文化大學 提供)

方元沂教務長表示,永續和ESG不只是當代顯學,更是各行各業都需要的專業;對接到高教端時,很多知識都必須提前學習。例如藝術學院需要熟悉NFT非同質化代幣、區塊鏈與數位慈善藝術的結合;財金、保險領域要了解什麼是普惠金融和公平待客原則;商學院要知道社會創新組織、影響力投資跟市場機制接軌的生態系趨勢;法學院要研究永續和社會創新相關的專法內涵;社科院要增加種族平等、地緣政治等新課題;而氣候變遷、淨零碳排和永續設計等核心永續課程,則可由理學院的地球科學領域與環境設計學院共同規畫開設。

教學共備,跨域「永續學」開步走
「永續創新學院是一個包羅萬象、涵蓋各項創新領域的寶庫,這些新興的永續學不限定科系,學生可以選修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更可在通過修習後獲得證書,替自己的未來職涯加分。」

方教務長也強調,「永續創新學院」是一個整合資源、教學共備、跨校合作的平台,不僅將永續學關鍵概念與全校13個學院對接、全面開展,並將與澳洲西雪梨大學、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合作,幫助學生增廣國際永續「識」野。

▲方元沂(左)表示,永續教育應與地方結合、跨校合作,並引進業界資源,方能厚植青年人才的永續力。 (圖/聯合線上 提供)
▲方元沂(左)表示,永續教育應與地方結合、跨校合作,並引進業界資源,方能厚植青年人才的永續力。 (圖/聯合線上 提供)

為了拉近理論和實務的距離,「永續創新學院」更大量引進業師和產學合作,翻轉傳統教學模式,帶領學生從單向的課堂聆聽轉變為實戰體驗,讓永續教育更接地氣。每個不同專長的學生都可以在永續創新學院修習多主題跨域微學分課程,量身打造自己的「永續起手式」;大四學生還可超前佈署,嘗試「永續管理師」等相關證照課程的培訓,加值未來職涯競爭力。

此外,「永續創新學院」課程也會與學校的終身學習部門合作,鼓勵在職人士進修,藉由系統化課程幫助企業人才對永續發展概念有飛躍性的成長,提升撰寫ESG和永續管理報告書的能力,解決企業永續人才不足的困境。

▲建立學生的「HELPER 六力」是文化大學永續創新學院的核心價值,培養學生團隊協作力和多元跨域力。 (圖/文化大學 提供)
▲建立學生的「HELPER 六力」是文化大學永續創新學院的核心價值,培養學生團隊協作力和多元跨域力。 (圖/文化大學 提供)

「HELPER」六力並進,全速推動永續未來
而文化大學推動永續教育,目標在於培養學生有能力解決社會問題,因此文大永續創新學院會以「HELPER 六力」為核心價值,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力(Humanity)、探索創新力(Exploration)、溝通領導力(Leadership)、勇敢實踐力(Practice)、賦能關懷力(Empowerment)、應變堅韌力(Resilience)等六大能力。不僅自助,更能助人。

方元沂指出,文大人具有兩個特質,一是創業家特別多,二是夠靈活、有韌性。因此希望能提供一個多元平台,培育學生跨域發展的能力,也發揮文大的社會使命,積極扮演社會永續發展的先鋒。

培育永續人才,需要全民All in!文化大學藉由前瞻、國際化的高等教育,打破「永續同溫層」,期盼在普及、多元的永續通識教育薰陶下,每個人都可以是跨界創新、學用合一的「永續接班人」!

 

 

原文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85/6267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