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關山阿美族部落文化傳習與藝術創生

臺東縣關山鎮電光部落在電光文健站(Kaadaadaan)的推動之下,共舉辦了多場活動,其中包含推動族語學習及長輩互動的【教室外的母語課 – 青蛙運動會】、茶葉釀造教學知識分享會【天然的汽水 – 康普查釀酵】,以及凝聚部落青年向心力的拔河訓練等等……,透過活動的發想和參與,讓部落中無論長幼都有相聚、增添感情的機會。

電光社區隸屬於關山鎮轄區之電光里,是關山鎮,居住人口最少,面積最大的社區,由於社區的地理環境因素,多數的青壯年,為求生活經濟穩定,皆移居至都會地區工作生活,所遺留下來的多為60歲以上的長者、小孩及少數有穩定工作的青壯年。若依人口比例來說,電光部落已是超高齡的老人社區,當地實際居住者約200人,60歲以上長者約150位,其中尚具行動力可參加文健站活動者約20人。40-50歲青壯年人口為部落生產主力,務農工作外,多為鄰近地區建築、維修臨時工,除豐年祭外甚少投入部落文化工作。20-40青壯年人口外移嚴重,在地青年約20人,擁有穩定工作者約8人。

北藝大自6年前因地方創生計畫來到電光,透過樂舞採集、文化傳習工作坊及戲說雷公火演出等藝術與文化陪伴下,讓部落裡的青年文化意識逐漸抬頭,也願意為部落永續發展挺身而出,然而,從上述扶養比的驚人數字不難想像,有心為部落傳承文化的這3+2位青年(2位部落年輕媽媽去年新加入),以及願意投入時間參與活動的長輩,無論是提供文化諮詢、記錄,或是協助課程聯繫、田調工作,都已盡每個人最大的心力。
深知電光所面臨的難題,在與頭目、耆老及部落青年討論下,因此計畫以「歌謠傳唱班」及「語言文化」傳續為主要目標,邀請部落耆老作為重要的文化顧問,陪伴著大家,以青銀共學同樂的方式,擴大參與及影響力,讓更多人一起傳承部落記憶。

本計畫透過與電光部落合作,協助部落的傳統文化及技藝重現,預期透過戲劇表演將其歷史、傳統文化及歌謠公共化。藉此回應SDGs的議題第1項「消除貧窮」、第4項「優質教育」、第11項「永續城市與社區」、第15項「陸域生命」、第17項「夥伴關係」。
本計畫透過文化傳習課程及歌謠傳唱班,與電光國小及關山國中合作,透過地方學校的力量,擴大參與對象,強化地方人才培育。此外,邀請部落師資擔任文化課程講師,透過實作工作坊,讓北藝大學生一起深入體驗編織文化、樂舞及飲食文化,最後於製作戲劇演出與地方一起共創,為雷公火文化生活節開創更寬廣的能量,將藝術帶動地方創生的力量。